地点
人物库 隋朝
释慧最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瀛州人
初听涅槃于邺下
后南游江表。
避周氏之祸。
有机算。
善权变。
且北僧在陈。
多乖风俗。
略无违忤。
谈者交誉之。
隋室龙兴
即观光辇邑。
光明寺
仁寿中
诏送舍利于荆州大兴国寺
龙潜道场置塔焉。
所以报旧恩也。
帝微时。
尝遇沙门相结纳云。
先是道场前。
步廊自崩。
缮治求就。
至是商度基址。
广狭适衷。
后又送吉州发蒙寺。
其所睹瑞徵。
皆具别记。
久之卒于所住寺。
释慧最
瀛州人也。
初听涅槃游学邺下
因闻即讲曾未经遍。
而言议纶综绰尔舒闲。
故为同席诸贤之所叹仰。
周灭齐日南奔江表。
复习慧门颇通馀论。
且自北僧在陈。
多乖时俗。
机权内动。
不坠风流。
多为南方周旋胶漆。
隋室定天中原安泰
便观化辇掖参听异闻。
后住光明
时传雅导而好居静退。
非贤不友。
神志宏标气调高远。
不妄受辱必清瑕累。
其立志也如此。
仁寿年中。
敕遣送舍利于荆州大兴国寺龙潜道场。
昔者隋高作相。
因过此寺遇一沙门深相结纳。
当时器重不测其言。
及龙飞之后追忆旧旨。
下诏徵之。
其身已逝。
敕乃营其住寺。
彫其旧房。
故有兴国龙潜之美号也。
并出自纶言。
帝之别意。
又道场前面步廊自崩。
僧欲治护。
控引未就。
及舍利既至。
将安塔基。
巡行显敞。
惟斯坏处商度广狭恰衷塔形。
有识者云。
豫毁其廊用待安塔。
四月八日
舍利院内忽然雾起。
斋后便歇。
日光朗照。
有云如盖正处塔空。
仍下细雨不湿馀处。
又感凫鹤众鸟塔上飞旋。
又见云间紫色状如花炬。
雨天花如雪纷纷而下。
竟不至地。
后又送舍利于吉州发蒙寺。
掘深八尺。
豫章板一条古塼六枚银瓶二口。
得舍利一枚。
水顺转。
又得一宝。
体含九采。
人不识之。
具以闻奏。
寺有瑞像。
宋大明五年
僧法均
梦见金容希世。
梵音清远。
因行达于三曲江
见像深潭光浮水上。
太守周湛等接出。
计有千斤而轻同数两。
身长六尺四寸。
金铜所成。
长沙郡送光趺达都。
文帝敕遣还安像所。
宛然符合
总高九尺馀。
佛衣缘下有梵书十馀字。
人初不识。
后有西僧
读云。
迦维罗卫国育王第四女所造也。
忽尔失去。
乃在此耶。
梁天监末
屡放光明照于一室。
武帝将请入
因事遂止。
大同七年佛身流汗。
其年刘敬宣为贼烧郡。
及寺并尽。
惟佛堂不及。
至于十年像又通汗。
湘东王乃迎至江陵祈福放光。
十二年还返发蒙至寺。
放光三日乃止。
陈天嘉六年更加庄饰。
故世传其灵异。
处处模写。
躬事顶礼图于光明。
而骨气雄干。
诚为调御之相。
今时所轻略故也。
后卒于住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智隐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李氏。
贝州
幼为华严藏公弟子。
及长。
慧解弘畅。
靡所不通。
开皇七年
大兴善寺
与之偕。
十六年
诏以善智论阿毗昙心金刚般若论等。
补充讲论众主。
住经藏寺
仁寿间
诏送舍利于益州法聚寺。
已而又送华州
荐获瑞应。
阇提斯那
至自中天竺摩竭提国
奏以为其国地尝震裂。
获一石碑云。
东方震旦。
国名大隋。
城名大兴。
王名坚意。
建立三宝。
舍利塔
于是彼王遣使来贺。
上闻之。
喜甚。
赐赉良厚。
强之而后受。
因随以散诸福地。
以助善缘。
而于尤有所施云。
释智隐
姓李氏
贝州人
华严藏公之弟子也。
自少及长。
弘道义。
慧解所传受无再请。
而神气俊卓雅尚清虚。
时复谈吐。
听者忘倦。
开皇七年
敕召大德。
入京住大兴善
通练智论阿毗昙心及金刚般若论。
明其窟冗。
至十六年
以解兼伦例须有绍隆。
下敕补充讲论众主。
于经藏寺还扬前部。
仁寿创福。
敕送舍利于益州之法聚寺。
寺即蜀王秀之所造也。
道适邛蜀。
开化弥昌。
倾其金贝。
寻即成就。
晚又奉送置塔莘州
天雨异花人得半合。
又放紫光变为五色。
盲者来忏欻获双目。
舍杖而归。
风躄等病其例皆尔。
及将下瘗。
天雨银花。
放白色光前后非一。
正入塔时。
感五色云下覆函上。
重圆如盖。
大鸟六头旋绕云间
闭讫俱散。
以事闻。
帝大悦。
付于著作。
卒于京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